学位类别: | 工学博士学位 |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 0802 机械工程 |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 车辆工程 0802Z1信息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 0802Z2 数字装备与计算制造 |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 2013-2015 |
制订二级单位: | 机电工程学院 |
一、学科概况
350vip浦京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学科创建于1955年,1960年招收研究生,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覆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和数字装备与计算制造、信息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等2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岩土设备设计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金属塑性加工摩擦与润滑”、“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中心”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与国外ASM公司共建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实验室”等。
本学科围绕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或与国防、空天运载等紧密相关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如高性能材料制备与装备、信息器件制造、齿轮数字化制造、深海资源开发、车辆与工程装备、特种机器人等,致力于大型工业机械的基础理论与技术集成、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等研究。
二、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知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研与应用开发工作,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具有独立地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理论或实践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二级学科及代码 |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
1 |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08020101高性能构件/材料成形理论、技术与装备 | Forming Theor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High Performance Structure and Materials |
08020102高性能材料构件设计制造一体化 |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tegr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
08020103特种制造技术与工艺 | Speci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 |
08020104精细微纳结构件注射成型理论与技术 | Injection mold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Fine Micro-nano Parts |
08020105复杂模具设计制造理论与关键技术 | Design & manufacturing Theory and Key Technology of Complex Mold |
2 |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 08020201机电液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 |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Mechanical- Electronic- Hydraulic Systems |
08020202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 |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Robots |
08020203智能化机械与机器人技术 | Intelligent Machine and Robot Technology |
08020204深海作业装备设计与控制 | Design and Control for Deep SeaWorking Equipment |
08020205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for Mechatronic Systems |
08020206机电一体化理论与技术 | Integr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Mechatronics |
3 |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 08020301复杂机电系统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Modern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s for Complex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08020302机电系统动力学 | Mechatronics System Dynamics |
08020303大型成套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集成 | 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for Large-scale Complete Set of Equipment |
08020304工程设备设计与制造 |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Engineering Equipment |
08020305轻型航空器设计与制造 |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Light Aircraft |
08020306飞机起落架设计与制造 |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Airplane Landing Systems |
08020307摩擦润滑理论与技术 |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ribology and Lubrication |
08020308疲劳与断裂理论及应用技术 |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Fatigue and Fracture |
4 | 080204 车辆工程 | 08020401新能源汽车设计理论与控制技术 | Design Theor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lean-energy vehicles |
0802040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 Dynamics & Control of Vehicle Systems |
08020403车辆电子与测控技术 | Electronics and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of Vehicles |
08020404车辆节能与故障诊断技术 | Energy Saving and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Vehicles |
08020405专用车辆设计理论与技术 | 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Special Vehicles |
5 | 0802Z1 信息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 | 0802Z101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 |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
0802Z102微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 | Micro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
0802Z103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 | MEM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
6 | 0802Z2 数字装备与计算制造 | 0802Z201数字化设计、制造与装备 | Digit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Equipment |
0802Z202复杂曲面制造 | Complex Curved Surface Manufacturing |
0802Z203CAD/CAM/CAE及虚拟技术 | CAD/CAM/CAE and Virtual Technology |
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生学制为3-6年(直博生学制为3-6年)。综合素质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2.培养方式
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
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导师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1)实行学分制。研究生课程教学16学时计1学分,实验教学32学时计1学分。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所在学科专业所规定的总学分和补修课学分。博士研究生的学分要求如表1。
(2)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不超过17学分。
(3)课程学习必须在资格考试前完成。
表一: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 学分要求 | 专业学位课分组 | 学分要求 | 分组说明 |
公共学位课 | 4 | 必修一组 | 2.5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学位课 | 4 | 必修二组 | 1.5 | 专业限选课 |
培养环节 | 7 |
|
|
|
补修课 | 4 |
|
|
|
总学分 | 15 |
|
|
|
2.课程类别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加修课等。
课程设置见表二。
表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说明 |
公共学位课 | 0101011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2 | 2 | 秋 |
|
050201101 博士生综合英语 | 64 | 2 | 秋 |
|
专业学位课 | 070111409 科学工程数学方法与数值模拟 | 48 | 2.5 | 秋/春 |
|
080201415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 | 16 | 1 | 春季 |
|
080201401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32 | 2 | 秋季 |
|
080201301 机械结构强度与寿命 | 24 | 1.5 | 秋季 |
|
080201417 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 32 | 2 | 春季 |
|
080201416高新技术物理基础专题 | 24 | 1.50 | 春季 | 任选不 超过两门 |
080201407 先进制造技术专题 | 24 | 1.50 | 春季 |
080201412 信息器件制造专题 | 24 | 1.50 | 春季 |
080201413 微米/纳米技术专题 | 24 | 1.50 | 春季 |
培养环节 | 00000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
| 2 |
|
|
000001802 形势与政策 |
| 2 |
|
000001803 博士生资格考试 |
| 1 |
|
00000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
| 1 |
|
000001806 社会实践 |
| 1 |
|
课程说明:
加修课是指跨一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生研究生必须加修的课程。博士生应加修所考取学科专业硕士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2门以上。补修课计算学分,但不在博士生应修满的规定学分之内。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参加《形势与政策》课为2学年,考核合格计2学分,才准予答辩。
要求全日制博士生在学期间听取20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介绍(组织单位是学校有关部门、二级单位或学科,或外单位),每学年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论文;在申请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作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全日制博士生参加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交本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审核,并记载成绩。
六、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从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中任选一项作为必修环节。
博士研究生须完成学校安排的研究生社会实践任务。博士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时为50学时,视情况还可以酌情增加。博士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可以根据情况讲授课程部分内容、协助指导硕士生,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等。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研究生要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八、博士生资格考试
课程学习达到要求后,博士生必须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可开卷)、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部分的内容应反映机械工程学科深入、系统和宽广的知识结构以及具体的科研实践能力。包括下述内容:(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方面;(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对所在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按一级学科统一组织,成立考试小组。可安排在第二学期(直博生第四学期)末或第三学期(直博生第五学期)初。第二次资格考试仍未通过的博士生应予退学。
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期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于学科前沿,在理论或技术上能做出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潜在价值。
博士研究生选题报告一般应该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初开始,一年半时间前完成。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在1年内补作。博士生选题报告应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可结合学术报告会进行。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执行,不得任意更改。
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350vip浦京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十、学位论文进展与考核
在每年的10月中旬,对所有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考核工作由二级单位布置,分科研所(系、教研室、科室)组成检查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切实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
根据《350vip浦京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规定》(中大研字[2009]8号文),机械工程学科要求,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发表或录用SCI、EI检索学术论文3篇(其中:至少1篇为国外SCI、EI检索源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必须发表并被SCI、EI检索)方可申请答辩。发表的论文被不同检索机构检索只计算级别高的一次,各检索源期刊以研究生入学(或注册)当年公布的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学习期间如遇期刊调整,被调入和调出的期刊均为有效。发表的论文必须以350vip浦京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十二、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2年。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或应用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专门工作的能力。
十三、主要参加专家
钟掘院士 刘少军教授 刘义伦教授 黄明辉教授 李晓谦教授 谭建平教授 吴运新教授 邓华教授 段吉安教授 王艾伦教授 张怀亮教授 蒋炳炎教授 唐进元教授 朱建新教授 杨忠炯教授 李力教授 夏建芳教授 易幼平教授 傅志红教授贺继林副教授 柳波副教授 王刚副教授 何玉辉副教授